![](http://www.b2bname.com/static/style/logobanner.gif)
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范的详细内容就是以下分享的这些了,大家在实际操作时对照一下,借鉴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当中。
一、说明
为规范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,依据国家法律、法规及相关规范与标准,制定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范。
本规范适合应用于2000m-3/d以下的生活污水处理。
参考的主要规范与标准如下:
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》、《室外给水设计规范》、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》、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、《给水排水设计手册》、《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》。
二 污水量的计算
2.1 以用水量的85-90%计。
2.2 参考用水量(以人或床位计算)
2.2.1 住宅小区水量南方地区以250-350L/Cap.d计,北方地区以200-300L/Cap.d 计。
2.2.2 医院污水量计算,特大医院按800-1000L/床.d计,中小医院按600-800L/ 床.d计。
2.3 参考用水量
2.3.1 高档住宅小区以1-1.2m3/100m2.d计,普通住宅以0.8-1m3/100m2.d计。
2.3.2 宾馆以2-3m3/100m2.d计。
2.3.3 写字楼以0.6-1.2m3/100m2.d计。
2.3.4 其他类型建筑物可参考上述建筑物标准进行计算。
2.4 时处理量宜按每日16-20小时计算时处理量。
三、污水水质确定
3.1 污水的设计水质,无确定资料时,一般应按下列要求采用:五日生化需氧 量应按每人每日20-35g计算;悬浮固体量应按每人每日35-50g计算。
3.2 污水水质可参考下表确定:
水质指标 单位 BOD5 CODCr SS NH3-N 南方地区 mg/L 150-200 250-350 200-250 25-35 北方地区mg/L 200-250 350-450 250-350 30-40 国家一级标准 mg/L 20 60 7015 注:部分地方标准可能严于国家排放标准。
四、处理工艺
4.1 处理工艺的选用
4.1.1 时处理量不大于7.5m3/h(含7.5m3/h)应采取如下处理工艺: 风机→ 水泵 ↓ 污水→沉砂沉淀池→调节池→曝气生物流化床→沉淀池→消毒池→排放 气提排泥。
4.1.2 时处理量大于7.5m3/h时,*采用外置沉淀池,如无条件时,则选用沉 淀过滤池,一般采取如下处理工艺: 风机→ 水泵 ↓ 污水→ 沉砂沉淀池→调节池→曝气生物流化床→沉淀池→消毒池→排放 气提排泥。
注:上述工艺中采用沉淀池或沉淀过滤池。
4.1.3 日处理量超过1000m3/d时,原则上选用双线制进行处理。
五、工艺说明
5.1 格栅
5.1.1 由于设备运行管理方面的原因,一般不建议选用格栅。
5.1.2 如按用户要求设置格栅,可采用手动清污格栅,栅隙不宜小于30mm。
5.2 沉砂沉淀池
5.2.1 沉砂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.5小时。
5.2.2 沉砂沉淀池的分格,一般小处理量(≤5m3/h)不得少于2格,处理量大于 7.5m3/h一般采用3格。
5.2.3 沉砂沉淀池分格间的过流孔采用H型管,管内流速按平均时处理量时不 宜大于0.2m/s。H型管的管径不得小于200mm,大型号的沉砂沉淀池可采用多根H型管。具体设置参见附图1。
5.2.4 沉砂沉淀池的人孔一般宜按每格1个设置,同时必须设置爬梯。
5.3 调节池
5.3.1 调节池一般水力停留时间以4-12h设计,如无特殊要求建议选取6小时。
5.3.2 调节池预曝气量选取0.6-0.9m3气/m3.h池容。
5.3.3 调节池有效水深一般不宜大于3.5m。
5.3.4 调节池有效容积大于100m3时,人孔不得少于2个;人孔规格分为500mm ×600mm(内净尺寸)、600mm×1000mm(内净尺寸)(用于安装水泵)两种。
5.3.5 调节池必须设置爬梯。
5.3.6 调节池必须设置泵坑,泵坑深度不宜小于500mm,尺寸尽可能设置大一点。
5.3.7 如有可能,调节池必须设置超越排放管,以便设备维护时污水能正常排放。
5.4 潜水排污泵
5.4.1 调节池内设置潜水排污泵,选用型号必须进行流量与扬程的复核。
5.4.2 潜水排污泵一般设置两台,单独出水,两台水泵轮替工作。感兴趣的话请看http://www.zc-wscl.com/new/comnew/show372.html